五胡十六国略谈| 后赵篇(三)称霸北土
石勒借助乱世崛起一方,有人认为当时晋廷缺乏人才,所以才让刘渊、王弥、石勒等人肆意纵横。
纵观晋廷当时的人物,善用兵者如苟晞,已亡于石勒;北方颇有势力的如王浚(字彭祖),不能联合刘琨一同对付石勒,之后更是起了不臣之心,终于也为石勒所杀。朝中大臣,如王衍(字夷甫)则清谈误国。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东海王·司马越死,石勒大破晋兵,生擒王衍及诸位晋廷大臣(宁平之役,晋军死者十万)。石勒问以晋故,王衍“具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且自言少无宦情,不豫世事;因劝勒称尊号,冀以自免。”石勒曰:“君少壮登朝,名盖四海,身居重任,何得言无宦情邪!破坏天下,非君而谁!”(《资治通鉴·晋纪九》)
王衍善于清谈,口若悬河。但他这方面的才能对于国政来说是丝毫没有帮助的。遭到生擒后,王衍只是一味的推卸责任。为图自保甚至于劝石勒称帝。试问,国家倾覆,罪不在当国的天子和辅国的大臣,那又将归罪于何人呢?这道理石勒是明白的,所以他当着王衍的面一语诛心的说道:“破坏天下,非君而谁!”
然而每个时代都不缺乏英雄人物的存在。国难当头,必有心系国家的义士。像祖逖、刘琨便是如此。可惜,他们最终都未能完成自己的雄心壮志。
刘琨的事迹在上一节中已大略简述过了:孤军奋战于北,联合鲜卑人以击胡、羯。祖逖则是一位岳飞式的人物(若按历史先后顺序,应该说岳飞是一位祖逖式的人物),当时“社稷倾覆”,祖逖“常怀振复之志”。对于时局,祖逖也是相当了然的。他曾指出“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籓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晋书·祖逖传》)
祖逖立志北伐,只惜司马睿初到江东,没有北伐之意。虽然官方授予了祖逖将军、刺史之号,但没有提供给他作战用的兵器和铠甲等物。这些军用物品祖逖只好自己准备。
之后祖逖带领本部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慷慨言誓,于江阴冶铸兵器,招募得到二千余人后,便开始了他的北伐之旅。
不得不说,祖逖的作战能力是很强的,他曾数次击败石勒,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晋书·祖逖传》)
正当此时,晋廷内难又起。祖逖忧国成疾,不久病逝。
群雄尽灭,石勒得以称霸一方。
石勒征服北土,以石虎功劳最多。
石虎字季龙,是石勒的从子。因其名犯唐太祖·李虎的名讳,所以在《晋书》中通称为石季龙。据《晋书》记载:“勒父朱幼而子季龙,故或称勒弟焉。”(《晋书·石季龙载记》)
石虎在历史上素以残暴著称。史书记载:“时虎年十七,残忍无度,为军中患。”石勒对母亲王氏说:“此儿凶暴无赖,使军人杀之,声名可惜,不若自除之。”王氏说:“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及长,便弓马,勇冠当时。勒以为征虏将军,每屠城邑,鲜有遗类。然御众严而不烦,莫敢犯者,指授攻讨,所向无前,勒遂宠任之。”(《资治通鉴·晋纪九》)
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石虎非常残忍,但凡攻下一座城邑,必定会屠尽城中百姓。但是石虎带兵攻无不克,故而受到了石勒的重用。
同时,石勒帐下尚有一位人物——便是谋士张宾。石勒问鼎中原,谋略皆出于张宾。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刘琨的侄子刘演保三台以自固。石勒诸将欲攻三台,张宾对石勒说:“演虽弱,众犹数千,三台险固,攻之未易猝拔。舍而去之,彼将自溃。方今王彭祖(即王浚)、刘越石(即刘琨),公之大敌也,宜先取之,演不足顾也。且天下饥乱,明公虽拥大兵,游行羁旅,人无定志,非所以保万全,制四方也。不若择便地而据之,广聚粮储,西禀平阳以图幽、并,此霸王之业也。邯郸、襄国,形胜之地,请择一而都之。”石勒曰:“右侯之计是也。”遂进据襄国。(《资治通鉴·晋纪十》)
之后,张宾又向石勒献策道:“今吾居此,彭祖、越石所深忌也,恐城堑未固,资储未广,二寇交至。宜亟收野谷,且遣使至平阳,具陈镇此之意。”勒从之,分命诸将攻冀州,郡县壁垒多降,运其谷以输襄国;且表于汉主聪,聪以勒为都督冀、幽、并、营四州诸军事、冀州牧,进封上党公。(《资治通鉴·晋纪十》)
张宾的战略规划堪称为石勒量身定做的“隆中对”。石勒得张宾辅佐,一扫起兵之初的盗寇形象,俨然成为了乱世中的一方诸侯。
更多五胡十六国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