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略谈 | 前燕篇(四)前燕政权的兴与衰
如果说,慕容廆和慕容皝是前燕的奠基人,那么,使前燕政权走向真正强大的人无疑就是慕容儁了。
慕容儁(“儁”同“俊”,读作“俊”),字宣英,是慕容皝的第二个儿子。史称其“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魁伟,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他的祖父慕容廆曾说:“此儿骨相不恒,吾家得之矣。”(《晋书·慕容儁载记》)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逝世。同年十一月,慕容儁即位。后一年,也就是永和五年(349年),后赵之君·石虎死亡,中原陷入一片混乱。慕容儁想借此机会问鼎中原,乃“选精兵二十余万,讲武戒严,为进取之计。”(《资治通鉴·晋纪二十》)
在之后的岁月里,中原混战不休。冉闵灭尽石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冉魏政权。历史终将燕、魏两政权推到了风口浪尖。永和八年(352年),两方在魏昌廉台爆发了一场大战。前燕名将·慕容恪大败冉闵,闵遭活捉,之后于龙城被处斩。
同年八月,冉魏的长水校尉·马愿等人开邺城投降前燕,冉魏的太子·冉智以及诸大臣皆归于前燕(其中有一部分冉魏大臣选择了自杀),冉魏政权至此灭亡。
永和八年(352年)十一月,慕容儁在群臣的推戴下称帝,改元元玺。自此慕容氏正式独立于晋廷,建立了一个割据一方的帝国势力。
前燕政权在升平元年(357年)到达鼎盛。其疆域“南至汝颖,东尽青齐,西抵崤黾,北守云中”,与西边的前秦、南面的东晋成三足鼎立之势。慕容廆曾经说过:“吾积福累仁,子孙当有中原。”至此果真应验了。
升平二年(358年),慕容儁打算攻讨前秦、东晋,以期一统天下。这年十二月,他下令州郡校实见丁,每户留一丁,其余悉发为兵,“欲使步卒满一百五十万,期来春大集洛阳。”武邑人·刘贵上书,极陈“百姓凋弊,发兵非法,必致土崩之变。”慕容儁觉得有理,“乃更令三五发兵,宽其期日,以来冬集邺城。”(《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但凡一个政权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执政者只要不是个没有野心的人,那么他势必会想着要混一天下,成就君临万邦的伟业。慕容儁是如此,日后的苻坚也是如此。
可惜,壮志未酬,慕容儁于升平三年(359年)年底病重,他把慕容恪叫到病床边,对他说:“吾病必不济。今二方未平,景茂冲幼,国家多难,吾欲效宋宣公,以社稷属汝,何如?”慕容恪说:“太子虽幼,胜残致治之主也。臣实何人,敢干正统!”慕容儁听了这话,怒曰:“兄弟之间,岂虚饰邪!”恪曰:“陛下若以臣能荷天下之任者,岂不能辅少主乎!”慕容儁转怒为喜道:“汝能为周公,吾复何忧!李绩清方忠亮,汝善遇之。”
这便是慕容儁托孤于慕容恪的故事。慕容儁口中所说的“景茂”即指他的儿子慕容暐(读作“伟”)。从慕容儁最后那句“汝能为周公,吾复何忧”中颇能看出,他之前对慕容恪所说的话实乃试探之语。
不久后,前燕所征郡国之兵如期于邺城集合。升平四年(360年)正月,慕容儁准备开始实行他统一九州的军事攻略。谁知,行动还未开始,他就与世长辞了。慕容儁享年四十二岁,在位十一年。
史称慕容儁“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讲论不倦,览政之暇,唯与侍臣错综义理,凡所著述四十余篇。性严重,慎威仪,未曾以慢服临朝,虽闲居宴处亦无懈怠之色云。”(《晋书·慕容儁载记》)慕容家族确实是英杰辈出,胜过刘、石多矣。
不过话说回来,似乎没有哪个政权是可以逃出“盛极必衰”这个历史定律的。前燕也是如此。
在慕容儁当权的时代,前燕政权到达了鼎盛时期。然而,若是后继者无法在治国方面超越前代君主、无法开辟新的局面;又或者说,无法将前代君主的事业继承下去——没办法保住江山的话,那这个政权便会趋于毁灭。
慕容儁死后,群臣欲立慕容恪为尊。慕容恪则说道:“国有储君,非吾节也。”于是,乃立慕容儁的第三子慕容暐(暐读作伟)为主。
慕容恪才兼文武,有雄才大略,但并无觊觎帝位之心,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史称“暐既庸弱,国事皆委之于恪。”(《晋书·慕容暐载记》)由此可知,在慕容儁去世以后,慕容恪担负起了前燕政权的重担,成为了前燕的支柱。
然而,前燕政权的不安要素也正是在此时滋生而出的。宿将·慕舆根首倡其乱。他曾劝说慕容恪自立,为恪所拒绝。一计不成,慕舆根又同慕舆干谋划杀掉慕容恪和慕容评(慕容皝之弟,辅政大臣之一),继而篡位。事情依然未能成功。
当时,慕容垂和皇甫真都劝慕容恪诛杀慕舆根,慕容恪皆未从之。
虽然慕舆干的阴谋连连失败,但祸乱的种子已经被播下——内讧的现象既然已经出现,即使在一时未见其效,那日后会不会爆发,谁都无法保证。
太和二年,即公元367年——这一年对于前燕政权来说,无疑是由盛转衰的最关键的一年。理由是在这一年里,前燕的支柱·慕容恪逝世了。慕容恪在去世前曾不止一次的对慕容暐提到慕容垂,并盛称慕容垂的才能超过自己,希望慕容暐可以重用之。
慕容恪很清楚,在前燕政权当时的诸位大臣之中,太傅·慕容评性多猜忌,于国不利;慕容暐的兄长·慕容臧等人虽然才识明敏,但是都太年轻,在军国大事上缺乏经验——能够代替他成为前燕支柱的,只有慕容垂!
慕容恪的离世对当时天下的局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初,在慕容儁逝世的时候,东晋方面认为中原可图矣。但是桓温却认为:“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当慕容恪去世的消息传到前秦君主·苻坚耳中时,他暗下决心,计划出兵吞灭前燕。从东晋和前秦两国的动态可以看出,在他们眼中,前燕都是靠慕容恪在支撑着的。只要慕容恪还活着,他们就无法加兵于前燕。换言之,哪天要是慕容恪不在了,那么他们也即将开始对前燕施以攻略了。
如果慕容垂真的成为前燕的支柱,那么前燕政权的命脉或许可以得以延续。然而事实并未如此。太和四年(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伐燕,结果为慕容垂所击败。慕容垂因此威名大振。但也正因为如此,他遭到了慕容评的忌妒。内部的矛盾在此升级。
当时,对慕容垂抱以厌恶之情的并不单单只有慕容评,还有太后·可足浑氏。可足浑氏与慕容评计划杀掉慕容垂,垂惧,在万般无奈下只好投奔前秦·苻坚。
就这样,内部的不安因素逼走了慕容垂,也因此断送了前燕的命运。
慕容垂走后,史书有这样的记载:“是时太后可足浑氏侵桡国政,太傅(慕容)评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群下怨愤。”(《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四》)前燕政局大乱。
太和五年(370年),前秦主·苻坚派出大军进攻前燕。前燕的慕容评根本无法抵挡前秦诸将·王猛、邓羌等人的攻势,前燕政权就此灭亡。(前秦灭前燕之战,将在之后的《前秦篇》中谈到)
前燕政权自慕容廆起,至慕容暐终,历四代,凡八十五年。前秦灭前燕,彻底打破了燕、秦、晋三国鼎立的局面,称霸一方。
更多五胡十六国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