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略谈 | 武悼天王篇(三)是残酷的杀戮?还是正义的反击?
石鉴借助石闵之力,废石遵而自立。上台以后的石鉴对石闵并未心存感激之情。相反,石鉴忌石闵和李农的威势,欲除之而后快。不过事情并未成功。
当时想杀石闵、李农的人有很多。新兴王·石祗与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欲共诛石闵、李农;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同谋诛石闵、李农,事败皆被杀;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谋诛闵、农,事不成,“闵、农攻斩伏都等,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资治通鉴·晋纪二十》)。
石闵对羯胡的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闵使尚书王简、少府王郁帅众数千守鉴于御龙观,悬食以给之。下令城中曰:“近日孙、刘构逆,支党伏诛,良善一无预也。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馀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资治通鉴·晋纪二十》)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赵人皆来,胡羯皆去。将赵人和胡羯区别开来称呼,似乎预示着赵人同胡羯完全是两个人群。赵人是否就是身处后赵境内的汉人呢?或者说,赵人应为后赵境内的非胡羯人种。赵人肯从石闵,“百里内悉入城”;而羯胡则不肯服从石闵,所以“去者填门”。
石闵知道胡羯不肯为己所用,因此下令,对羯胡开始屠杀,最终导致了羯胡男女老幼无分贵贱,死者二十余万的结果。在这些牺牲者中,不乏样貌类似胡人的汉人枉死者。
永和六年(350年),石闵想要除去石氏政权统治中原的痕迹,他假托谶文所言“继赵李”的话,更国号曰卫,改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龙。(通鉴称:“赵大将军闵欲灭去石氏之迹,托以谶文有“继赵李”,更国号曰卫,易姓李氏。”既然是除去石氏之迹,那被改姓为李的应该是当时的君主石鉴。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石鉴的名字应该叫做李鉴。改姓者应并非石闵。
四方势力对石闵的讨伐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从之前那么多人想要杀掉石闵和李农这点可以看出:石闵、李农因为擅立国主,已经成为了天下人的公敌。而石闵拥立的石鉴也并不是和他们同一条心的人。不久后闵、农即废杀石鉴,并杀掉了石虎的三十八名孙子,尽灭石氏。姚弋仲因受石氏恩深,于此刻竭力对抗石闵。
石鉴死后,国主之位空,司徒·申钟等上尊号于闵,闵让于李农,农固辞。闵曰:“吾属故晋人也,今晋室犹存,请与诸君分割州郡,各称牧、守、公、侯,奉表迎晋天子还都洛阳,何如?”尚书·胡睦进曰:“陛下圣德应天,宜登在位,晋氏衰微,远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壹四海乎!”闵曰:“胡尚书之言,可谓识机知命矣。”于是石闵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石闵的魏政权就此成立。之后石闵恢复冉姓,所以历史上将他所建立的政权称之为冉魏政权。我们也终于可以以“冉闵”这个名字来称呼他了。
石氏宗族虽然被冉闵消灭将尽,但还并未灭绝。新兴王·石祗即皇帝位于襄国,誓要与冉闵抗争到底。
之后,冉闵不知何故杀掉了李农及其三子,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待·严震、赵升。闵遣使临江告晋曰:“逆胡乱中原,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晋廷未予以回应。
冉闵与李农可以说是共同革命的战友。但冉闵在即位后居然杀掉了李农。关于冉闵杀李农的理由,史书中并未明确指出,我们也不得而知。但若用“兔死狗烹”的思想考之,或许我们也能得到一些线索。
是年十一月,冉闵帅骑十万攻襄国。署其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之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谏曰:“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冉闵方欲抚纳群胡,大怒,诛謏及其子伯阳。
韦謏的劝谏并非没有道理的。之前冉闵大肆诛胡,是站在民族立场上的。这一行动,基本上注定了冉闵与羯胡势力的决裂(杀了羯胡二十多万人,那在胡人眼中,冉闵绝对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而此时冉闵居然又将前来投降的胡人编在自己军中。这无疑是在自己的肘腋之下安置了一枚定时炸弹。所以韦謏担心羯胡“万一为变,悔之何及”。
冉闵做出的决定,或许有他自己的说法。此举是否明智,则见仁见智。
更多五胡十六国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