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城,如果你不变成和它一样的怪物,就会被它吞噬。——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
这本书的诞生还真的要感谢知乎,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知乎的一个提问: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脑洞大开的亲王怎么会错过这个绝好的问题?于是乎洋洋洒洒的写下了雄文。
鹿老师看完之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的要分享给大家,今天的故事发生在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民风开放,夜夜笙歌的大唐在那个时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世界顶级的强国,“长安正是这样一座具有超越了时空的气质的城市。”然而此时的长安城危如累卵,破解的关键却全部寄托于一个死刑犯身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危局和拯救同样都是一种讽刺。张小敬原本是不想去承担这场拯救任务的,即便朝廷大员答应免他死罪,赏他财富官位,他也毫不在意。因为张小敬心里明白,这些话是靠不住的,这座城是靠不住的。可是他为了那些普通的百姓终于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
将小说设定在这样一个气势雄浑又复杂精密的环境中,实在是令人兴奋,但困难也随之而来,当年真实的城市图景是什么样的?官僚体系究竟如何运作?各国各族、各行各业的老百姓是怎样生活的?这对普通作家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挑战,但对于马亲王来说,将有趣的历史展现给普通读者是他最擅长的事。
从情节来看,《长安十二时辰》的主体框架很像反恐美剧《24小时》,都是主人公如何在一天内阻止一场恐怖袭击,但将背景从现代的美国转移到大唐的长安,历史感新奇感大增。光是探索古长安城一项就趣味感十足,七十万字描写一天的内容,可以想想情节有多么的曲折反转,阴谋中又有阴谋,偶然中又有必然,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层层深入,让人欲罢不能(好想剧透……)。权术、政治、阴谋、官场、破案、推理、武侠、战争、异域、爱情、基情……一样不少。
人物。小说的主人公张小敬刻画得极其出彩,“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凭战功当上首都一个区的刑警队长,三教九流通吃,杀死上司成了死囚,对自己人下黑手,却时刻挂念百姓的孤单英雄。配角也是有血有肉,清高孤傲、对太子一往情深的李泌,口吃耿直却记性奇佳的文吏徐宾,一心钻营步步攀爬的元载,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布局。将长安这座都市的每一个细节,与小说剧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剧情服务,甚是精妙。长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坊内曲巷和漕运水渠在故事的指挥中心“靖安司”的沙盘中事无巨细的展现在面前,书中传递信息的望楼,运用《唐韵》进行密码的转译,构思十分巧妙。望楼与沙盘结合俨然就是古代的GPS呀。望楼传递消息的紫色灯光在长安喧嚣的夜色中,是所有人的希望之光,给每个共同目标奋斗的人永不放弃的勇气。
每个人,都得为他的选择负责
语言,鹿老师说别的,只引用书中两处。
第一处,用一个比喻描写节日气氛:
李泌捏紧缰绳,骑马在大街上疾驰。此时还没到上灯放夜的时辰,但长安城的居民扶老携幼,早早涌上街头,和蒙着彩缎的牛车、骡车挤成一团。诸坊的灯架还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而灯下的百戏已经迫不及待先开始了表演。一路上丸剑角抵、戏马斗鸡,热闹非凡。空气中浮着一层油腻腻的烤羊香气,胡乐班的春调子飘向远方,与歌女们遥遥传来的踏歌声相应和。
这只是一处小小的街区,在更远处,一个接一个的坊市都陆续陷入同样的热闹中。
长安城像是一匹被丢进染缸的素绫,喧腾的染料漫过纵横交错的街道,像是漫过一层层经纬丝线。只见整个布面被慢慢濡湿、浸透,彩色的晕轮逐渐扩散,很快每一根丝线都沾染上那股欢腾气息。整匹素绫很快变了颜色,透出冲天的喜庆。
第二处,张小敬总被手下误解动机不纯,他的解释
张小敬没有把他搀扶起来,也没有出言讽刺,他摩挲着脚边细犬的顶毛,缓缓仰起头。视线越过姚汝能的肩头,看向远处巍峨雄伟的大雁塔,眼神一时深邃起来。
“汝能啊,你曾在谷雨前后登上过大雁塔顶吗?”
姚汝能一怔,不明白他为何突然说起这个。“那里有一个看塔的小沙弥,你给他半吊钱,就能偷偷攀到塔顶,看尽长安的牡丹。小沙弥攒下的钱从不乱用,总是偷偷地买来河鱼去喂慈恩寺边的小猫。”张小敬慢慢说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姚汝能正要开口发问,张小敬又道:“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饼刚出炉时味道极香。我从前当差,都会一早赶过去守在坊门,一开门就买几个。”他啧了啧嘴,似乎还在回味,“还有普济寺的雕胡饭,初一十五才能吃到,和尚们偷偷加了荤油,口感可真不错。”
“张尉,你这是……”
“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产业,娶妻生子,彻底扎根在长安;长兴坊里住着一个姓薛的太常乐工,庐陵人,每到晴天无云的半夜,必去天津桥上吹笛子,只为用月光洗涤笛声,我替他遮过好几次犯夜禁的事;还有一个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当年公孙大娘。她练舞跳得脚跟磨烂,不得不用红绸裹住;哦,对了,盂兰盆节放河灯时,满河皆是烛光。如果你沿着龙首渠走,会看到一个瞎眼阿婆沿渠叫卖折好的纸船,说是为她孙女攒副铜簪,可我知道,她的孙女早就病死了。”
说着这些全无联系的人和事,张小敬语气悠长,独眼闪亮:“我在长安城当了不良帅九年,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这样的百姓,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达官贵人们来说,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这些事更是习以为常,但对我来说,这才是鲜活的、没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长安城。在他们身边,我才会感觉自己活着。”
他说到这里,语调稍微降低了些:“倘若让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这样的人们。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过着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会尽己所能。我想要保护的,是这样的长安——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Tips:
唐玄宗天宝三载闰二月辛亥(十七日)(744.4.4)
有星如月,坠于东南,坠后有声。
《新唐书·天文二》 卷32 页843
《旧唐书·玄宗》 卷9 页218
星坠于东南,有声。
《旧唐书·天文下》 卷36 页1323
——摘自《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
最后谈一下书中的彩蛋。主人公在阴谋权术中起伏腾挪,所以《长安十二时辰》整体基调还是偏灰暗系的。但调皮的亲王时不时地在行文中抛出一个个小彩蛋,让人忍俊不禁,难免出戏,比如大案牍、跑窟、卖炭翁、“我们三个本是一条船上的人,这船怎么说翻就翻”、“这一切都是该死的时辰的错”、“不要回来、不要回来、不要回来”,我觉得其中最逗的是这一段:
姚汝能有点迷茫:“这也能入诗?”
岑参激愤地挥了挥手“如今写诗的,大多辞藻昳丽,浮夸靡绮,动辄诗在远方,却不肯正视眼前的苟且。正应该有人提倡新风,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这本书有许多的角度可读。
从布局设计看,十二个时辰,二十四章,二十四格灯楼燃烧,如钟鸣回荡,每一步环环相扣,每一刻性命攸关,时间被放慢、放大,随着主角的脚步声,令人怦然心动。单从这种布局张力看,是马亲王目前做得最好的一部。
从细节看,可谓做到了十分努力的还原,从食物的雕胡饭、薄荷叶、油缒子,到上元灯会的诸多传统,到形形色色人物衣衫、发饰、语言和称谓,每一次行动发生的坊名、水渠名、宫名,都可谓一丝不苟,诚意十足。
从剧情看,令人耳目一新的大案牍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伎俩,层层叠叠互相勾连的阴谋秘计,困境暗萌的微妙情意,都被压缩进一天的时间之内,内容可谓十分充实。当然最不乏的就是千钧一发的绝境逢生,这一点总体来说主角光环并不比美剧开的外挂大。
从主旨看,张小敬,一个死囚,在为使长安城避免可能毁灭的命运而汲汲奔走,而达官贵人们,怀着各样的心思,在觥筹交错中谋划着权力交换或利益分配。鲜明且讽刺。
总之,《长安十二时辰》可以说是 马伯庸目前最好长篇小说,如果哪天闲了累了倦了怠了干不动了,不妨捧起这两册书,穿越回千年前的大唐,随张小敬在这长安城的一百零八坊间辗转追踪,度过惊心动魄的十二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