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历史:固原曾设原州七关,见证军事重镇荣耀! 固原历代为军事重镇,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交通咽喉要道。固原周围,历代均有雄关固锁。秦国的秦昭王在这里修筑长城,以拒义渠戍;汉代设的萧关,是关中北面门户。著名的丝绸之路,也由长安经过固原至西域各国。唐代著名原州七关,也在固原周围。
固原古城复原模型
在隋朝军事布防的基础上,唐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原州境内陇山一线的军事布防,防御西从泾源县三关口到海原高崖一带设立了著名的原州七关。制胜关(今泾源县城西北2公里):木峡关(位于今固原市原州区西南红庄乡界)、六盘关(位于今六盘山上)、石门关(位于今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寺口子)、石峡关(位于今海原县高崖乡)、木靖关(位于今固原市原州区城西硝口,翻越陇山至西吉县)、驿藏关(位于今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村)。
——摘自徐兴亚著《西海固通史》
1
石门关
地处须弥山下寺口子,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关隘。寺沟水即石门水由西向东,斩须弥山为南北两半,犹如石门,并形成一峡,称石门峡,此处之关称石门关。石门关既通河西走廊,又通今甘南地区。但是,石门关的关城并不在石门口,而在石门镇,即宋代的石门堡,今天的黄铎堡城。古城修于小平川之上,面积56万平米,城墙宽9米,有6门,南北对称各两道门,东西对称各一道门,城四周有扩城河。现存西城墙比较完整。内城面积43200平方米,当地群众俗称紫禁城。1988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关,在固原北须弥山石窟之侧,这里石门水穿峡而过,两面山峰形同刀劈,如同石门,故以石门关相称。木峡关、石门关,是六盘山一线南北的两个关隘,都是原州七关之中的险关,是隋代突厥南下中原的要道,也是隋朝进击和防守突厥的重要屏障。这里还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隋唐时期尤其重要,影响较大的如隋开皇三年(583),突厥可汗带兵40万南下,就是由木峡、石门二关越过六盘山而侵入内地的。宋、夏对峙时期,石门关以东筑有平夏城,后改为怀德军,仍是西夏军队进入固原的要道,宋、夏曾在这里多次发生过战争。而今,凡是游览须弥山的游人,在大佛的侧面即可看到古石门关的雄姿。
2
石峡关
唐石峡关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东北部,为清水河支流--西河流经庙山形成的峡口,现建有石峡口水库,并有固海扬黄工程主干渠经过,属海原县高崖乡草场村。关城遗址尚存。宋代筑萧关城时,把这个唐代的关城误作"萧关县故城"。
唐石峡关,是唐代原州最北面的一个关隘。虽为原州七关之一,但知名度要比其它各关小得多。唐石峡关与宋萧关城同在一地。此地近年曾出土东汉时陶酒壶、唐代铜铸如来佛像等珍贵文物。宋代为西夏境地,所谓"北控大漠,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的西夏疆域中的"萧关"即指此地。
3
六盘关
六盘关寨位于隆德县城东20里六盘山上,东汉时牛邯寨瓦亭凭恃六盘关寨为屏障。唐朝时曾在此设六盘关,为原州七关之一,即所谓“扼九寨咽喉,七关襟带”。
4
驿藏关
唐原州七关之一。《民国固原县志》记载,驿藏关即瓦亭关也。这里山岭奇特,峡水迂回,地势险要。此关筑于瓦亭山西麓,瓦亭既是东汉邮亭名,又是瓦亭关名。由于驿站和关城在同一城内,唐时便名为驿藏关。此说如能成立,驿藏关即今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村。有人怀疑,在相距不到20公里不可能连置两个关(陇山关、驿藏关)。所以,仍需考古发掘,进一步考证,暂且以瓦亭而论。关城遗址残存,北高南低,依山傍水。外城呈不规则椭圆形,约1公里见方。北城墙建在山梁上。城墙现残高1-4米,基宽5米。内城保存较好,东窄西宽,呈椭圆形,南北宽130-133米,东西长515米,城墙残高5-10米,基宽9米,顶宽3米。设东西二门,城外有护城壕。1985年被固原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
制胜关
位于宁夏泾源县县城西2公里,永丰村南侧。七关中泾源境内就有六盘关、制胜关、木靖关、驿藏关四关。唐朝军队和吐蕃在争夺这些重要关隘时不断发生战争,互有胜负,争夺异常激烈。制胜关(旧称大震门),为原州七关之一,控制陇西一带,官领沿坡小寨25处。宋乾德二年(964年)废关,改置安化县城。遗址呈方形,边长50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开东西二门,东门有瓮城长49米、宽38米。城址现已开垦为农田,田间常露有汉代绳纹瓦片。近年出土有唐宋元代陶器、瓷器及“开元通宝”等铜币。
6
木峡关
位于原州西越六盘山的隘口之中,又紧紧依托着战国秦长城,所以在南北朝时就是重要的关隘,也是唐朝拱卫原州的七关之一。《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均说:"木峡关在高平固原县西南四十里的颓沙山上"。经考证,应是固原市西南海子峡出口处。
7
木靖关
唐原州七关之一。《西海固通史》中记载,位于今固原市原州区城西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