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尚可喜请求撤藩是怎么回事?
题目
尚可喜请求撤藩是逼于无奈不得已的选择。
A.正确
B.错误
答案解析:B
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 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三藩之乱”,而在三藩中却有一个人,不仅没有被革去爵位反而升为亲王?他就是尚可喜!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话说1655年(顺治十二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疏以“痰疾时作”请求归老辽东,为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挽留。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镇守广东。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尚可喜登记造册,准备举族迁回海城。不料,平西王吴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圣旨后,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起兵反清,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并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南方群起响应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皆为吴三桂统辖;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沿海群岛并起。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为清政府平叛创造有利条件。期间,广东数度危急,清政府派尚可喜之子额驸尚之隆的人马行至江西遇阻,二次调兵由简亲王喇布率领,行至江西再次遇阻。广东十郡,已失其四,广州城危如累卵,平南王甚至在后院堆满柴火,欲在危急时刻举火自焚。
为了笼络尚可喜及其部众,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当时广东正受到贼寇冲击,盗贼并起,博罗、河源、长宁、增城、从化诸县先后告警,尚可喜于是分兵将他们剿定。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夺取广东最高指挥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临终前原本一直昏迷的他忽然强睁眼睛,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他令诸子把皇太极所赐冠服取出,穿戴好后扶他起来,向北叩头,说:“吾死之后,必返殡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说完死去。康熙皇帝闻讯震悼,赐谥号曰“敬”。 棺椁暂厝于广州大佛寺,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归葬海州凤翔山,后又迁葬今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
清朝自多尔衮时代开始,先后加封了吴三桂、孔有徳、耿仲明、尚可喜等四个汉将为王,命令他们率领昔日部属随满八旗入关作战,经中原一路向南,追剿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及南明残余势力。待云贵、两广、福建等省依次平定之后,清廷为了便于镇压,干脆命这几个人率领部属就地驻扎,分别封为藩王。
“三藩”历经多尔衮、福临时代
其中,吴三桂受封平西王,驻扎云贵;耿精忠受封靖南王,驻扎福建;尚可喜受封平南王,驻扎广东;孔有德受封定南王,驻扎广西。其中,孔有德比较倒霉,最初他适应不了广西炎热潮湿的天气,多次上疏哀求北归,但清廷以广西之地仍不稳定为幌子,要他继续坐镇当地。后来南明大将李定国率大军反攻广西,将孔有德围杀在桂林城内,4位藩王也就仅剩下3位了。
康熙亲政后,开始着手削减“三藩”权力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年仅14岁的康熙皇帝毅然撇开权臣鳌拜开始亲理政事,进一步加大了对吴三桂等藩王的防范之心。昔日吴三桂在云贵用人选官,凡有奏请,清廷无不应允;但自从康熙亲政,吴三桂推荐的官员多数都未批准。为此,吴三桂的女婿、重要谋士胡国柱献计:朝廷已经对王爷起了疑心,不如以退为进,先自辞对云贵的管理权。吴三桂依计而行,以身体原因上缴了自己在云贵地区选任文武官员的权力,不料康熙皇帝毫不推辞,当即批准收回。
吴三桂等人的部属被调动分化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一举逮捕鳌拜及其党羽,将权力全部收归自己手中,乾纲独断,开始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尾大不掉的“三藩”身上,一方面有目的地对云贵等地区官员进行撤换,将吴三桂等人的心腹部下全部调离,改派自己信得过的大臣前往,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多方笼络吴三桂等人的部属,追叙昔日征伐南明、平定边境的功劳,仅吴三桂麾下就有上百名将领受封,希望这些人能对朝廷和自己感恩戴德,将来怀恩图报。
平南王主动撤藩以求全身而退
短短一两年间,人事部署的频繁调动令吴三桂等人深感不安,他们都是久历宦海、历经沧桑之人,立即领悟到朝廷即将对自己下手。很快,希望能够全身而退的平南王尚可喜主动上奏,请求撤藩。这位老王爷此时已经73岁了,他的上奏并非试探或做戏,而是真的想回到老家辽东海州,颐养天年。实际上,这位老王爷即使到“三藩之乱”时也没有从叛,被其长子尚之信派兵软禁在府中时,甚至一度要寻死上吊,其临终前仍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撤藩之举被提升到了体恤君心的高度
由于尚可喜是真心愿意撤藩,因此康熙皇帝非常高兴,很快就予以批准,其麾下多数大臣:如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人,众口一词支持撤藩。随后,朝廷下旨对尚可喜大加褒奖,称其:体恤君心,能知大体。有了尚可喜这个表率,吴三桂、耿精忠虽然有心留在云贵、福建继续当土皇帝,但也不得不有所表示了。更何况,康熙皇帝已经把撤藩提到了“恤君心、知大体”的高度,如果他们依然赖在自己的藩镇不走,那就是不体恤君心、不能知大体了。
吴三桂等人假意上奏,不料弄假成真
为此,吴三桂、耿精忠也只能主动表态,上奏朝廷申请撤藩,万一朝廷不允许自己调走,不就里子、面子都有了吗?事实上,吴、耿二人敢于上这个奏折,也是看准了云贵两省叛乱丛生、福建沿海有郑经叛军骚扰,断定朝廷不会轻易撤去他们这两支百战精兵。不料,康熙皇帝对于裁撤“三藩”的决心竟然如此之大,大笔一挥,批准了他们的请辞奏折,吴三桂等人一下被逼到了墙角,如果不想交出地盘、兵权,任人宰割,也就只剩下扯旗造反这一条路了。
三藩尚可喜王爷后人有几个儿子?
尚可喜一生共生育了三十七个儿子,三十二个女儿。其中第七子娶顺治帝哥哥的女儿,晋封和硕额附(汉称驸马),他的儿子又娶了当朝亲王的女儿,也是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