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叫很多人不愉快的话题,从整体而言,为什么说清朝强于明朝。
治乱兴衰是封建历史循环往复的铁律。从夏商到明清,或是超过300年的长寿王朝,或是昙花一现的短命政权,都逃离不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任何一个朝代都要经历大治与大乱,历史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滚滚前进。
两个朝代放在一起比较,实际上是没有太大的可比性。非要比的话,只能从物质价值上比较,比如版图大小、人口多少、经济体量等等。因为历史的痛点就是这样,我们不能说游牧民族取代农耕文明是历史的倒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它能够取代必然有很大程度的合理性。
我们也不能说封建农耕文明一定比游牧民族先进,任何一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汉化的道路,农耕文明那套在“之乎者也”的东西学习普及速度都很快,游牧民族也有自己可爱的一面。
因此,把明朝和清朝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如果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清朝在整体上强于明朝。
一是奠定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朱元璋起家靠的是对元朝的情绪,这也注定明朝社会排外情绪相对严重。朱元璋与朱棣整天在北伐,在草原上追着元朝后裔穷追猛打,希望把他们赶得越远越好,哪怕是投降臣服,也不愿意接受他们到中原生活。
明朝对待游牧民族的态度,可以从经营西域上看得出。汉唐都曾在西域设立都护府,以此维持和经营西域,而明朝的版图在西面与北面两个方向上几乎没有向外拓展过。
清朝则大不同。它在实现大一统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项封建遗留难题,缓解南北对立的局面,促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融合。南北对立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一项社会难题,即北方的游牧民族与南方的农耕文明之间的矛盾。
这对矛盾的根源是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同样一块土地上,牧民想要建帐篷放牧,农民想要盖瓦房种地,因为生产方式的不同,进而导致双方的思考方式和利益立场也不同,矛盾由此产生。
汉朝的匈奴,唐朝的吐蕃,宋朝更惨,同时面对过辽金西夏。三大封建王朝都没有这一难题,明朝更没有解决,它也没法解决。
直到清朝出现,这种南北对峙的局面才得以基本解决,各个民族都可以共同地生活在一起,虽然彼此并不认同对方的生活方式,但能够相安无事地生活。这只是局部体现,更重要的是从清朝开始,北方再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防守,即使北蒙古和葛尔丹闹腾过,但形成不了太大的气候。
从这一点来说,清朝的进步是任何封建朝代都超越不了的。
二是人口与经济爆棚发展
在封建社会中,衡量社会的最直接且客观的指标是人口,人口繁衍多少几乎能够代表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
明朝有过短暂的高速发展,也仅仅是朱棣在位的“郑和下西洋”那段时间,明朝社会经济出现空前的繁荣,这段时间被称为“永乐之治”。自此以后,明朝社会立刻开始走下坡路,整体经济出现停滞发展现象,人口在全盛时也只有不到2亿规模。
而清朝进入康熙时代后,出现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即康雍盛世。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加起来共70多年的历史,奠定了乾隆时期人口超过3亿,且增长仍在持续,到道光皇帝在位时,清朝的人口已经超过4.5亿。即使后期,清廷在昏庸无能,内忧外患频频发生,它的人口总量依然在4亿以上。
古代不同于现代,评价封建社会到底好与坏,最重要的评价指数是人口,人口多说明物质、医疗各方面条件都好。不然的话,人类是没有繁衍的基础。
三是封建制度达到完善状态
封建制在现代看来是落后腐朽的制度,但在人类封建社会上,它曾经代表着先进的文明。站在封建社会看待封建王朝,清朝无疑是封建制最完善的朝代。
清朝的封建制度完善之处在于,一没有皇族叛变,二没有宦官专政,三没有外戚弄权。在清朝,藩王只有美称,没有任何封地和特权,最多是家里钱财比别人多、房子比别人大的太平王爷。皇帝可以咨询王爷的意见,但绝不会直接赐予他们权力和职位。
藩王、宦官、外戚三大封建社会毒瘤,曾在很长时间内困扰着历朝历代,清朝则避免了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了皇权与藩王、宦官、外戚之间的制衡关系。相比明朝的宦官和权臣,清朝是在进步不少。
总而言之,清朝在很多地方是超越明朝的,毫无疑问它是历史的进步,后人不能因为清朝亡于列强入侵,从而对它进行全方面否定。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把明清的顺序对调过来,谁也不敢保证,明朝面对列强瓜分时,能够比清朝表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