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说:
“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曾国藩所列之人皆当世冠绝,而其中唯有曹参最为特殊,为相三年,花天酒地,竟得后世如此赞誉,令人不得不佩服曹丞相的为官之道。
屈居次席的首功之臣
灭掉项羽后,刘邦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其实,刘邦这句话暗含了很深的政治考量。
刘邦政治集团大致可分为三个派系,
第一派系包括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这是刘邦的核心班底,从沛县起兵一直追随刘邦,可称为沛县派系;
第二派系包括张良、陈平、张耳、郦食其等,这是后来投靠刘邦的六国豪杰,可称为六国派系;
第三派系包括韩信、黥布、彭越、魏豹等,这是接受刘邦领导的地方武装,姑且称为诸侯派系。
跟刘邦最亲的肯定是沛县派系,这是原始股东,六国派系是后来的加盟商,而诸侯派系则是合作伙伴。
刘邦举这三个人,其实是从三个派系里各选一个头头,一并表彰,缓和派系矛盾,并不是功臣大排名。
沛县派系与刘邦最亲,因此在刘邦心目中,萧何排第一是肯定没错,但排第二的绝对不是张良、韩信。
刘邦临终前,说出了心中的人选。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
曹参其实就是汉初的第二大功臣,要不是刘邦偏心偏向,曹参绝对可以当得起第一功臣。
曹参的功劳主要是战功,直接上数据:“参功:凡下二国,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这比起韩信来,差不到哪里去。
因此在刘邦论功的时,群臣皆推曹参首功是很有道理的。
刘邦之所以把曹参排在第二,主要原因是萧何跟刘邦关系太好了,刘邦未发迹时,萧何百般照顾刘邦,起兵后,萧何把全族人都拉进起义团伙,加上萧何本人工作特别出色,因而赢得了刘邦高度信任。
从这一点来讲,曹参也只能屈居老二了。
三年酒肉的无为宰相
楚汉相争时,曹参也曾短时间担任过假左丞相(相当于国务院第二副总理)之类的文职,但主要还是作为一名武将攻城略地。
刘邦登基后,曹参担任了一个比较尴尬的职务——齐国丞相,说它尴尬原因有二:
其一,曹参功劳卓著,竟没列三公九卿,反而当了一个诸侯国的二把手;
其二,这个诸侯国不简单,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封国,而且这个封国还是当时汉朝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当然,时隔千年,我们无法揣测刘邦当时的用意,但这一任命确实成就了曹参,使他由一名武将彻彻底底转变一名拥有成熟治国理念的大国宰相。
汉初,齐国饱经战火蹂躏,百废待兴,人心思安。
针对这一情况,曹参召集国内贤达,询问对策,结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令曹参难以取舍。
后来曹参听闻胶西有一叫盖公的高人,信奉黄老之言,于是把他请来请教对策。
盖公清静无为的治国之道深合曹参心意,用来治理齐国,九年齐国大治。曹参的治国思想也就在这一时期彻底形成。
刘邦死后第三年,萧何也死了,遵照刘邦遗命,吕后任命曹参接替相国之位。
谁知曹参履职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整日饮酒纵乐、不务政事。堂堂一国丞相、开国元勋干出这等事来,汉惠帝(吕后之子)看不下去了,使人委婉批评曹参,曹参进宫谢罪。
曹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皇帝?”
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
参曰:“陛下观参孰与萧何贤?”
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汉初休养生息的国策即诞生在这君臣问答中。
曹参之所以采取这种保守的治国方略,原因有三。
1、
政治环境不允许曹参改革。刘邦死后,吕后实际执掌国政,不断打击刘氏宗族,培植吕氏势力,刘吕矛盾形同水火,一旦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全国性的动乱也就是说曹参顾不上改革。
2、
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曹参改革,秦末混战八年,刘邦登基后,为剿灭异姓王,连年用兵,导致国库空虚,百姓贫弱,一方面政府拿不出钱来有所作为,另一方面百姓食不果腹,迄待休养,反对政府干预。
3、
正如曹参所说,刘邦和萧何确实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国政体系,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怎样去完善这一体系,而是怎样把这一体系确定下来。因此,曹参选择不作为,的确是当时的上上之策。
汉武盛世的奠基者
曹参当了三年丞相就驾鹤西去了。
三年的时间太短,汉王朝不可能恢复多少元气,百姓也不可能骤然富足殷实,因此,曹参的政绩不可能太突出。
尽管如此,后世依旧把曹参列位明相,其原因又在哪里呢?
其实,曹参用这三年确立了一种治国理念,即以道家的无为思想治理国家,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稳定,用时间修复饱受重创的国家。
而这种理念很好地被继任者延续了下来。
作为开过元勋,而且还是超一流的功臣,得益于崇高的政治威信,曹参的治国理念极易被后继者继承。
而纵观曹参之后的丞相人选,才能比肩萧曹的几乎没有。
曹参之后,王陵继任丞相,秉性刚烈,为人正直,因反对吕后,罢免归家。
王陵之后,陈平继任丞相,权谋有余,惜身自保,难有作为。
陈平之后,周勃继任丞相,一介武夫,不暗治国之道。
文景年间,诸侯做大,朝廷忙于削弱诸侯权柄,更无暇更张国策。
因此曹参所定的修养生息政策,竟然奇迹般地延续到了武帝时期,直到窦太后驾崩,长达58年。
经过近一个甲子的蓄力,整个汉王朝终于焕发出蓬勃的张力,适逢一大有为的雄主,汉人的荣耀也即将在新的历史时期流光溢彩,横绝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