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笺断肠句——宋代历史角落里的女词人 现在人们说到宋词,几乎都以为那是男儿的江山,独有李清照是个例外。不过宋代的女词人可不仅仅只有她。入宋以后,仕宦家庭的女性文化水平相比以前是有不少提高的,其中自然有不少才女,现在人们最熟悉的当然是李清照,其实还有另外三位女子与她齐名,即朱淑真、吴淑姬和张玉娘,常被称为宋代女词人“四大家”,她们有不少词著留存至今。这些词著中的不少作品质量都很高,幸能被今人读到。
不过,还有一些才女,并不如她们这么幸运,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没有记下她们的名字,她们也仅残存一两篇词作留世。但这些残存作品的质量却很高,并往往有与之相配的让人唏嘘之故事,读来让人感觉甚是可惜,无论是词与事,皆能让人颇觉情多与情深。以下遂择其三则而约略记之。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曾载,南宋末年,蒙古人南侵。徐州徐君宝的妻子被他们掳到杭州,安置于韩世忠故居中。从岳州到杭州的路上,蒙古的主将就数次想要侵犯这位女子,都幸被她以计得脱,因为蒙古将军又很爱她的美貌,一直没有杀她。直到在韩世忠府安居以后,主将于一日再次想侵犯这位女子,并且非常愤怒,徐夫人无可奈何,只得对将军说:“待我先祭谢先夫,然后才为你做妇吧!”,蒙古将军同意了她的想法。徐夫人盛妆焚香祭拜以后,再拜默祝,南向掩面而泣,并题《满庭芳》一词于壁,题罢,投池殉夫。绝笔如下: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余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文物,扫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词的上半阙描写江南风光依稀有北宋末年繁华之景象,宣政指徽宗宣和、政和年间,当然这里有隐喻繁华下隐藏的刀兵之祸。果然,百万蒙古人长驱南下,如飓风习卷江南,只落得百花残。皇宋堂堂三百年,多少典章文物,却终扫地俱休。下阙,徐夫人则用典抱怨自己的徐郎已经不在,不能像南朝陈忘时徐德言与乐昌公主最终还能破镜重圆。只剩下空惆怅。从今以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南村辍耕录》还记载了另一个痴情的故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还在怀才不遇时,曾在武宁流落。有一富裕人家爱其才华,就将女儿许配给了她,这位女子也是知书达礼,并且很爱她的这位才子丈夫。可是在两三年以后,戴复古非要回家,女子就问他缘由,最后戴复古才以实相告,说他曾经有过婚娶。女子就将此事告诉了她的父亲,富翁大怒。不得已,女子站出来为自己的丈夫解释,可谓百般婉转,最终还拿出了好多嫁妆送给了她的丈夫。临别时,她写了如下这一首《祝英台近》送给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告别她以后,她就投湖自尽了。此词遂又成绝笔: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词的上阙是说很喜欢戴复古的才华,可惜自己命薄,自己也对此无可奈何。只得揉碎花笺,写下断肠词。道旁千丝万缕的杨柳枝,都比不上自己的一丝愁绪。下阙则依然是内心的表白,言说自己于心已经相许与你,曾与你许下的捉月之誓,皆非空话。若你以后还能回来看我,还记得我,还请举酒相祭。可谓十分刚烈,却又极为痴情。
宋代这些才女们的词几乎都是言情词。她们不像男儿一样会为功名或者国家安危而书写,她们的笔中只有她们最在乎的那一个人。当然,以上两位用殉情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感情,是会有些让人意外,不过前者乃是无可奈何。下面再举一位细腻的女词人,她的故事和以上两位那么轰轰烈烈的故事相比不值一提,但可一窥少女之心事。
《能改斋漫录》载,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一位名幼卿的少女从小与表兄青梅竹马,互相都有文字之好,两人有很好的感情基础,也都很喜欢对方。后来,她的表兄向她家提婚,但是她父母因为嫌弃表兄没有功名而不同意,最终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一个武官。第二年,她的表兄中举,而且登甲科第,在洮房作职教。而她的丈夫在陕右统兵。有一次,她们竟然都相遇了,但她的表兄却装作没有看到她,策马扬鞭,绝尘而去。这位少女于是感慨良多,作词《浪淘沙》画于驿站的墙壁之上,如下: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漫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女子的笔下非常细腻,她要借这些写出欲忘前事,却到底意难平之情。更何况自己的表兄还装作没看到自己,竟然扬鞭而去,而自己只能望断斜阳,满袖啼红。正如那晚开的荷花,孤零零的一个人,负于东风中。这一阙词,总让人想起梁羽生所写的“少女情怀总是诗”。
以上只是三个例子与三首好词,宋代的其他不知名女词人还有不少,像《全宋词》、《全宋诗》、《词林纪事》中所收录的女词人和女诗人有多达近300位。虽然中国古代的历史书写在男性的士大夫手中,但女子的才华依然会在历史的角落里发光。而且相比男性的词人,她们可能在词中的感情更为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