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了清代皇妃的照片就会忍不住想问:选秀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世人常常羡慕古代皇帝可以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至于皇帝本人对此是否真的满意就不得而知了。
周星驰的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皇帝对此就非常苦恼,虽然他的后宫也是人数众多,无奈各个都长得像如花一样,弄得皇帝苦不堪言,甚至每天以泪洗面。
以前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为了喜剧效果,现实中皇帝的妃子肯定各个都美若天仙,毕竟她们都是通过选秀,千挑万选出来的。
可是看了清朝皇妃的照片才发现,周星驰电影里演的竟然是事实!
那么清朝给皇帝选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够漂亮的皇妃呢?
清政府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秀女活动,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是为了给皇帝选妃吗?
•选秀制度的演变
选秀制度很早以前就有了,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当时皇帝后宫的妃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因为政治联姻嫁过来的,比如《封神榜》里周武王姬发,他的王后就是周朝功臣姜子牙的女儿。
他们之间的联姻就是周武王为了巩固他和姜子牙之间的关系,让姜子牙更加死心塌地的为他打仗。
当时后宫妃子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战俘,比如商纣王的妃子苏妲己。
她就是商纣王带兵攻打苏氏部落,所俘获的美女。
随着我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以后,皇帝选妃的制度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当时天下已经统一,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子民,但是皇帝还是不放心,生怕手下的大臣拥兵自重,祸乱朝野。
为了制衡权臣之间的势力,皇帝会多娶几个妃子,确保朝内重臣都跟自己是亲戚。就算是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娶,也可以给自己的皇子皇孙。
不过这种选妃制度有一个弊端,如果外戚势力过大,他在后宫中的女儿又有手腕,这样里应外合,很容易演变成外戚干政。比如东汉,就是在外戚和宦官的双重干政下灭亡的。
到了明朝,朱元璋吸取教训,他明确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
朱元璋的这一规定,让许多民间女子有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而明朝皇后、妃子也大都平民出身。
具体流程如下:
在明朝如果想成为妃子,你首先得参加全国范围内的海选,凡是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未婚女子都可以参加,当然前提是你得相貌端庄且身家清白。
內监会从全国报名的女子中初步筛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会随內监一起进宫,然后以百人为一组,接受五官仪态等方面的检查。
这一步的检查特别严格,全身上下都要检查。
经过这一步筛选,五千人中只有三百人可以留下,其他人都要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接下来这三百人会在宫中生活一个月,皇帝找人暗中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脾气秉性,然后再淘汰二百五十个。
经过三次筛选,这剩下的五十个人已经是全国女子中的佼佼者了,下一步将由皇太后亲自询问她们。
在这五十个人中,最后可以进入皇宫的只有三个,皇后一个,皇妃两个。这种选拔难度堪比现在的选美大赛。
经过这样一层层选拔出来的皇妃,自然是才貌双全,品德贤淑,是全国女人中最优秀的。
明朝灭亡以后,清人入关称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清朝妃子一般都是在八旗中选。
•清朝选秀制度
清朝的选秀制度是从顺治皇帝开始的。
顺治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他母亲的侄女,是父母为他选的,他自己不是很满意。所以在他登基之后没几年,就下诏要重新选皇后,这次他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
顺治还说自己之所以要废后,是因为担心博尔济吉特氏“不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
顺治皇帝还规定:凡满、蒙、汉军八旗子弟家中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大选。
顺治帝后,清朝的选秀制度算是正式确立下来,但并非一成不变,后面的皇帝经常会根基实际情况对选秀制度进行修改或补充。
比如,乾隆五年就进一步规定: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二十岁也不准私自聘嫁。
乾隆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当时出了一件权臣之女逃避备选秀女的事情。
按理说,能够嫁入皇宫应该是一件光耀祖宗的事情,天下女子应该是趋之若鹜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有女儿的人家来说,虽然女儿嫁入皇家,娘家可以跟着鸡犬升天,但也要承受“一入宫门深似海,父母从此是路人”的结果。
女儿一旦被选入宫,父母这辈子就很难再见到了。
所以,历朝历代都有逃避选秀的事情发生。
元朝的时候,有人散布谣言说皇帝要到江南选秀,老百姓吓得纷纷连夜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到处拉郎配。
目睹了这场闹剧的某个人还为此写了两句打油诗,“夜来明月楼头望,唯有姮娥不嫁人”。
到了明朝,逃避选秀的事情依然存在,又有人把这两句打油诗改成了“夜来明月楼头望,吓得姮娥要嫁人”。
在明人撰写的《紫桃轩杂录》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觉得嫁女儿再怎么仓促也要做一身嫁衣,结果等嫁衣做好以后,原来相中的女婿已经被别人抢走了。
没办法,这家人只好把做嫁衣的裁缝拉来,硬把女儿嫁给他。
到了清朝,大家依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皇帝。因为那些嫁入皇家的女子,在后宫中过得并不快乐。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面就写到,贾元春嫁入皇宫七年,才得了一次回家省亲的恩典。
贾家上上下下听说贵妃要回家省亲,都非常高兴,贾政还为此专门修建了一座省亲别墅——大观园。
贾家修建这座省亲别墅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光银子就花了两百多万两。
结果贾元春回家一共就待了七八个小时,而在这七八个小时里她足足哭了六次,七年里所有的委屈、隐忍、思念和不能对人讲都在她的泪水里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乾隆时期的两广总督马尔泰,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皇家的深宅大院里去。
他相中了闽浙总督德沛家的儿子,想把女儿许配给他。
于是两人经过商量,按照民间提亲的习俗,让闽浙总督德沛给乾隆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请求皇帝给他已经满十七岁的儿子恒志赐婚。
乾隆皇帝本来已经准备答应了,这时候负责选秀的内官禀报说,德沛所求的马尔泰家的女儿还没有参加选秀。
乾隆听后震怒,因为马尔泰这么做是摆明了不想把女儿嫁到他们皇家。乾隆严厉斥责了马尔泰和德沛这两位朝中权臣。
这件事发生以后,乾隆对选秀制度做了修改,明文规定:凡是八旗出身的女子,年满十三周岁都必须参加选秀,先让皇帝挑选,选不上的才可以回家自行婚配。
凡是没有经过选秀的八旗女子,一律不准出嫁。
清朝的选秀制度是历朝历代最严的,为了把皇权控制在满人手里,秀女必须是八旗女子,八旗女子必须参选。
正是因为这一点,清朝的选秀制度也是政治意味最浓的,所以样貌从来都不是清朝选秀制度最看重的。
那么清朝皇帝选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清朝参加选秀的旗人女子入宫以后,会有内务府的人按照年龄和家世背景让她们进行排位,家世好的年龄小的站在最前面,家世背景不好的站在最后。
所以清朝选秀女,皇帝选的不仅是妻子,还是政治上的合作伙伴。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皇妃可能不漂亮,但他们的家世背景都是秀女里面最好的。
还记得《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吗?她就是因为父亲官小而被别人欺负,最终性格扭曲落得一个凄凉的下场。
•选秀女子的归宿
在所有参加选秀的女子里面,能够进入后宫的都是凤毛麟角。
嫁入紫禁城,她们就成了被豢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一生的荣辱喜悲全部寄托在皇帝的宠爱上。
为了获得皇帝的宠爱,她们需要和几十个女人厮杀,后宫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赢的人可以落个母凭子贵,安享晚年,输的人就只能在紫禁城里孤独终老,油尽灯枯而死了。
那些没有被皇帝选入后宫的秀女,选秀结束之后就可以回家自行婚配。
比如《红楼梦》里面的薛宝钗,她本来进京也是为了备选秀女,后来落选之后就嫁给了贾宝玉。
按照清朝的规定,挑选秀女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就算皇帝可以娶很多老婆,也不可能这么一直娶下去。
所以每年的选秀,皇帝除了给自己选妃以外,还会给自己的皇子皇孙选,或者是给亲王、郡王们选福晋。
清朝的统治者通过这种选秀制度,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正,确保皇权一直握在满人手里。
除此以外,每三年一次的选秀也相当于一次人口普查,方便清廷及时掌握八旗的情况。
所以,一旦有人不遵守这种选秀制度,就等于是触到了清廷的逆鳞。
像两广总督马尔泰那样不想把女儿嫁给皇家的人很多,一旦真的发生逃避选秀的情况,逃避选秀的女子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长官及相关人员都会收到处罚。
清朝时期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个八旗女子为了不参见选秀,竟然在进宫的马车里自杀了。
这不但没有让当时的皇帝反省选秀制度的缺点,他反而把秀女一家人全部都抓起来问罪,连该女子所在旗的大小官员都受到了牵连。
•结尾
清朝的选秀制度从顺治皇帝开始正式确立,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失。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说过,他从未真的爱过婉容或者是文绣,他心里只有皇位。
自古“帝王无真情”,清朝皇帝选妃不过是他们巩固皇权的一种手段,所以样貌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感情在江山社稷面前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