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这个唐朝皇帝李隆基的避暑胜地......

日期:2018-07-14 08:13:18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襄垣这个唐朝皇帝李隆基的避暑胜地......

南罗山位于襄垣县城西南八公里处和凉楼庙相连。

南罗山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避暑胜地。


 大唐景龙元年,唐中宗李显由母后武则天禅位荣登大宝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唐中宗登基的几年里,为了巩固权位,下功夫整饬吏治,严肃法度,充实南北两衙,一时间倒也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然而唐中宗虽然生性孱弱,却狡诈多疑。加之又有皇后韦氏从中挑拨,久而久之,便对一母同胞的幼弟李旦心存猜忌。李旦为人豪侠仗义, 与文武百官相处尽皆秉公而行,且能恤民冤苦,惩恶扬善, 在京师一带颇有影响。而且李旦子嗣不少,几个已成年的儿子, 皆有济世之才。尤其是三子李隆基,时年22 岁, 始封楚王,少年英武,熟读四书五经,胸有权略,苦练各门武功,尤善骑射。且拜道中人为师,通音律、历象之学。其书法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堪称文武全才。


 李隆基在京师,广交朋友,每日里与诸友吟诗作赋,交流武艺,手下归附有一大批有识之士。李隆基在长安的一些作为,被韦皇后的耳目密告,韦皇后便在唐中宗身旁进谗,言称李隆基父子网罗人才,收买人心,欲图不轨。唐中宗半信半疑,没有追究,却采纳了近臣的意见,为削弱其势力,加封李旦诸子爵位,调出京城任职。其时,李隆基被加封为临淄王,领卫尉少卿四品衔,兼职潞州别驾。

襄垣这个唐朝皇帝李隆基的避暑胜地.......jpg

景龙元年四月,李隆基弟兄在朝领旨,回府上辞别父母,便踏上征程,各奔任所而去。李隆基带着一帮随从跋山涉水,直奔潞州而来。李隆基明知唐中宗的用意,但圣命难违,离别父母,兄弟天各一方,心中甚是烦闷,好在一路上可以游山玩水,狩猎兜风,遂稍为释怀。及至潞州任所。适逢三伏天气,府衙墙高屋森,十分闷热难耐,心中郁闷,又遇酷暑,令人烦躁不安。李隆基便询问手下,潞州可有避暑之处。属下告之,襄垣县有一南罗山,紧靠漳河,林木繁茂,盛暑之时,阴凉可人,每年盛夏,多有官员绅士、富商巨贾前往避暑。李隆基闻讯大喜过望。

这一日,李隆基轻骑简从,北出上党门,直奔襄垣南罗山而来。一行人催马扬鞭,一路飞奔,只几个时辰,便来到了襄垣地带。李隆基放眼望去,顿时被这一片大好河山所震撼。望群山,山披绿锦,壁立如削;看漳江,水湍白练,浪花飞溅;四野禾苗旺盛,谷香袭人,好一块风水宝地。李隆基没有惊动地方,便直奔南罗山。

这南罗山,有着许多传说,李隆基在京城早有耳闻,果然百闻不如一见。站在南罗山,顿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此山不高不险,却有君临群山之威,虽值盛夏,骄阳似火,山巅却凉风习习,酷似深秋,加之绿荫如盖,花草飘香,确是天赐避暑胜地。李隆基在山巅见不远处有一红墙碧瓦,想来是一庙宇所在。便和众人一起,信步向寺院走去。


来到寺院山门,门上匾额书得“兴福寺”三个大字,李隆基笃信佛教,便知此寺是一佛门圣地,遂央求门上沙弥通报寺院住持。稍刻,寺院住持亲到山门迎接。李隆基仔细端详住持长老,只见他须发皆白,面色红润,虽然瘦骨嶙峋,却精神抖擞。只见长老急步上前,双手合十,言道:“不知殿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阿弥陀佛!”李隆基也急忙以佛家之礼相还。宾主鱼贯而行,来到寺内法堂。李隆基告长老,要礼佛上香,长老便请小沙弥陪李隆基前去净手。须臾,李隆基缓步又走进法堂,拈香三炷,在佛灯上点燃,只见他双手中指、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尾,香头平对佛祖圣像,片刻,又举香齐眉,然后左手拈香,分中、右、左顺序插入香炉。随后于佛前蒲团之上,三叩九拜,而后合掌弯腰,双手作姿伸腰举至齐眉。大礼行罢,才向长老垂问:

  “敢问长老,在下礼佛法度是否有违?”

  “殿下对佛门法度如此精到,老纳佩服!”

  言毕,便将李隆基迎至禅房歇息。双方坐定,李隆基便向长老相求:

  “长老,在下欲在贵寺小住数日,以避暑气,不知方便否?”

  住持长老忙答:“阿弥陀佛!殿下光临乃是小寺福祉,寺内饮食起居简陋,倘有不周,还望殿下多为包涵!”

 李隆基让随从取出纹银百两,言道:

  “些许小资,权做香火钱,还望长老笑纳!”

  双方一番推辞,寺内行童已将香茶奉上,李隆基便和长老攀谈起来。

  “乞问长老,适才法堂之上,见佛祖圣像一侧有一僧像,是何许人士?”李隆基在法堂就欲问起,只是觉得有不恭之嫌,才未出口。

  长老娓娓道来:“是前朝名僧法显,老前辈曾在我寺讲经,且在我寺剃度多人,老纳的开蒙师傅,便是法显大师亲剃。吾师圆寂之日,命老纳在法堂塑就大师法身,以便早晚瞻仰!”

  李隆基想起前番上任途经宝峰寺,也听住持长老讲起过法显大师事迹,便随口向长老说起。

  长老言道:“本县西有宝峰寺,东有仙堂寺,与本寺成串珠之势,皆是法显大师讲释经典,弘扬佛法之地!”

“贵县区区数十里之内,能有香火鼎盛,高僧云集的三处宝刹,皆赖前朝法显大师弘扬佛法之功,大师功德无量,吉祥圆满!”李隆基双手合十,又一遍诵道:“阿弥陀佛!”遂赋诗一首:

昔闻有耆叟,和尚独遗荣。

迹与尘器隔,心将道德并。

讵以天地累,宁为宠辱惊。

矫然翔寥廓,如何屈坚贞。

玄玄庙门启,肃肃祠宇清。

冥漠无先后,那能记姓名。


次日,恰逢端午节,李隆基又赋诗一首:

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蘖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其中“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一句,又对法显大师一事发了一番感叹。


中午,李隆基和长老一起品尝了南丰村善男信女们送来的黍米粽子。稍事休息,便走出寺院,信步向南罗山巅走来。忽然望见山侧有一道观,心想,咫尺之地,佛道共存,实属罕见,便招呼随从,径直走进观内。但见这观内金钉朱户,碧瓦雕檐,翠露楼台,窗横龟背,松柏荫荫,香风冉冉,好一座神仙府第。有两个童子迎上前来,问清缘由,便将李隆基引进殿后,在一匾书“观云轩”的屋外停下,童子入内禀报。稍许,见一道长出迎,这道长貌如高山苍松,神似水中皓月,冠攒玉叶,氅缕金霞,碧眼方瞳,长髯广颊,好一身道骨仙风。

 李隆基拱手一揖:“无量天尊,在下唐突前来,惊扰真人,罪过!罪过!”

  “无量寿佛,殿下光临小观,蓬荜生辉,有失远迎,见谅!见谅!”道长一边还礼,一边答道。

  双方走进观云轩,在云床上分左右坐定,李隆基又施一礼:“敢问道长贵姓法号!”

  道长:“敝姓赵,法号紫衣!

俩人一见如故,交谈中得知,紫衣道长本是后赵石勒皇帝的后裔,祖上为避战乱,改姓为赵,定居襄垣强计。入观已有三十余载,新近募资在观侧新造一座经院,为方便通行,观院之间又修一过院,影壁廻廊,颇为壮观,经院落成,尚未命名,赵法师便恳请李隆基为经院命名。李隆基不愧是博学多才,当即挥毫写下“探玄经院”四字,并即兴赋诗一首:

宗师心物外,为道运虚舟。

不恋岩泉赏,来从宫禁游。

探玄知几岁,习静更宜秋。

烟树辨朝色,风湍闻夜流。

坐朝繁听览,寻胜在清幽。

欲广无为化,因兹庶可求。

 紫衣道长捧读良久,口内啧啧称奇,连声赞道:“殿下书法风骨峥嵘、形神皆备、运笔矫健、挺拔别致、着墨遒劲、丰润淳茂,实属上乘!当为小观至宝。”遂小心收起,遣童子速赴县城装裱,召上好工匠,刻制经院匾额。

  傍晚时分,李隆基才恋恋不舍地走出道观,向借宿寺院而来。

  李隆基对属下言道,这段时间在京城被谗言所累,后又千里奔波,来到潞州,心情郁闷,此番到得南罗山,心情豁然开朗,心中块垒顿失。多日腹内文思匮乏,在南罗山两日之内,得以赋诗三首,足见此地非等闲之处。看来此番能奉职潞州,畅游南罗山,定是天意使然

嗣后,李隆基便认定襄垣这块宝地,任潞州别驾以及后来荣登大宝,开创盛世之时,几次来到襄垣。宝峰题词,南罗观胜,仙堂登顶,在民间留下了诸多佳话。而见诸清乾隆年和民国初年所修县志的记载,却只有漳江春渡一说,是漳江春渡的江中红鲤朝圣一事过于神奇掩盖了其他故事,还是修志文人吝惜文墨,后人不得而知。然而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历代名人在襄垣大地留下的足迹,我们这一代人把它重新发掘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当是告慰先人,启迪后人的一桩幸事。


南罗山下浊漳河。


大黄庄和付村交界处钓鱼场环境优美是钓鱼爱好者的好去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