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主之高阳公主传奇:公主的故事里,不一定都有王子
如果说平阳公主是一段被人遗忘的传奇,那么这一位公主则是一段千年不衰的八卦,她的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广,同时她还被史官及当代编剧努力塑造成一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
高阳公主的名气在唐朝公主中即便不是第一,也不会出前三甲,这得益于她与辩机的那段孽缘,也是,一个公主和一个和尚,这多有话题性啊,在数千年冗长枯燥的历史中这绝对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一瞬间。可有趣的是,关于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故事最早见于《新唐书》,也就是说《旧唐书》对此事只字未提。
《新唐书》成书于北宋,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吸纳了很多野史,当然这并不足以去质疑《新唐书》,而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事情,已无法再去考证其真伪,又因这故事众人皆知,也没有再说的必要。而我更想说的是高阳公主之死。
新旧两部唐书对高阳公主之死的记载大体差不多,都是因为她谋反。高阳公主当年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但能继承房玄龄的爵位的却是他的长子房遗直,于是高阳公主就各种教唆丈夫去争爵位争家财,还在自己的父皇面前煽风点火,终于被唐太宗痛骂了一顿。而《新唐书》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写到高阳公主与辩机苟且之事败露,让故事更加跌宕起伏。
不久太宗驾崩,高宗即位,高阳公主与房遗直的家产之争还没结束,有一天高阳公主忽然说:房遗直胆大包天非礼本公主!高宗闻言就派长孙无忌调查(一个小小的家庭纠纷,居然劳动辅政大臣调查,啧啧),这一查可让高阳公主傻眼了:没查出房遗直什么事,倒查出了她与自己的丈夫意图谋反的事情。而这事又如黄瓜藤一样一连串地扯出了荆王李元景、唐初名将薛万彻、巴陵公主夫妇(巴陵公主的驸马就是上面写到的平阳公主的儿子),他们与高阳公主夫妇一起被处死,而房家的其他人以及朝中与房遗爱交好的大臣全部流放。
更要命的是,房遗爱死前不知为什么忽然来了一句:跟我一起造反的还有吴王李恪!于是李恪就这么跟着他们一起上了刑场……千年后,李恪总是被塑造为大唐最悲情的皇子,悲不悲情我不知道,但倒霉是真的。
新旧唐书就这么写完了高阳公主谋反的事情,没有铺垫、没有原因、没有动机,只是写长孙无忌查出他们要造反,于是跟着死了一票人,一次家庭纠纷神转折地变成了一场政治风波,看得人瞠目结舌。而到了《资治通鉴》,故事则圆满多了,《资治通鉴》里将被杀的那些人如何在政治上失意、如何勾结在一起娓娓道来,说的有鼻子有眼,连人物对话都安排好了。司马光,这几百年都过去了,人家喝茶聊天的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高阳公主真的谋反,还是朝中重臣别有阴谋,早已无法考证。不过有意思的是,对于吴王李恪被此事牵连而死,所有的史书都替他叫冤,都说是因为李恪有才,太宗曾欲立他为太子,所以长孙无忌嫉恨他,于是想法子弄死了他。《旧唐书》写了李恪冤死,并无其他细节描写,但《新唐书》却非要让李恪在临刑前大嚎一声:社稷有灵,无忌且灭族!陡然间,史书里似有一股萧索的悲凉之风扑面而来,李恪之冤更是凸显,而神奇的是,没过几年,长孙无忌满门被抄,全部流放。
我在想,如果当年长孙无忌没有身陷政治风波中而惨死,如果他最终功成身退、名利兼保,那李恪的形象又会被史书怎样塑造?这历史啊,总不能深究,它就如高阳公主的形象一样,早就在千年的洗刷中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