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阅读答案,主父偃跟东方朔谁更厉害?

日期:2023-03-04 20:10:19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阅读答案


主父偃被灭九族的原因:主父偃才能很好,但品行不佳,他心胸狭窄,还爱记仇。当大官后,不少人开始巴结他,向他行贿,对这些人主父偃是笑脸相对,对于未向他行贿的人,他则有意打压,处处排挤。主父偃手握大权后,还开始报复那些得罪过他的人,首先遭殃的是燕王刘定国和齐王刘定国。父偃在贫困时,刘定国未曾礼遇他,于是他向汉武帝添油加醋的揭发了燕王的罪行,导致刘定国畏罪自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主父偃者,齐临檔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挨,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乃西入关。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主父为郎中,一岁中四迁偃。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透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C.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D.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长短,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游说之术,与儒学并称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
B.结发,古代汉族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也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亦可指妻子。
C.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
D.国除,封国被废,指汉代诸侯王、列侯因罪、死亡或无继嗣而被剥夺或撤销封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主父偃久经困厄,一朝飞黄腾达。他在齐国时遭人排挤鄙弃,游历各国时不被赏识任用;绝境中他上书朝廷,获得皇帝宠信,屡获升迁。
B.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晃错的做法是正确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C.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劝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D.主父偃受人畏忌,终致灭族之祸。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无不畏惧;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触动齐王,齐王畏惧自杀,他因此被治罪,后遭灭族。
(4)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5)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

(1)句意: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竟是十几个,而只有嫡长子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他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无尺寸地封”指“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句意完整,不可断,排除AD。“分子弟”指“分割给子弟”,动宾短语,不可断,故选C。
(2)D.“死亡”错,到秦汉时期,无郡国制,采用郡县制,也有封地,子孙可以继承,如果皇帝剥夺他的封地,不允许他的后代继承,就会废掉他的国家,就是国除。
(3)B.“认为晃错的做法是正确的”错,原文“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现在如果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会产生,前些时候晁错的做法就出现这种情况。他不认同晁错的做法。
(4)①假贷,向人家借贷;游,游学;厚遇,厚待;甚困,很难。译为: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
②昆弟,兄弟;衣,给衣服;内,进入;或,有人。译为:开始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
(5)“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畏惧;“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赵王的告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触动齐王,齐王畏惧自杀,他因此被治罪;“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公孙弘乃的进言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答案:
(1)C
(2)D
(3)B
(4)①他家生活贫困,向人家借贷也借不到,就到北方的燕、赵、中山游学,各地都没人厚待他,做客很难。
②开始我贫穷的时候,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以外去迎接我。
(5)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畏惧;赵王的告发;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触动齐王,齐王畏惧自杀,他因此被治罪;公孙弘乃的进言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解析】

(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5)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

【点评】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image.png

主父偃跟东方朔谁更厉害?

主父偃和东方朔都是汉武帝时期的谋臣,能力主父偃更强,情商东方朔更高。


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但是主父偃是被汉武帝诛杀的,而东方朔善终,这一点东方朔赢大了。

1、主父偃是汉武帝的权臣,也就是具备行政管理国家能力的大臣,是汉武帝处理朝政及国家大事的左膀右臂。


2、东方朔是弄臣,就是具备深得皇帝喜爱,能够了解皇帝,逗皇帝开心,使皇帝在处理朝政之余能够放松开心的大臣,同时东方朔也能够为汉武帝在处理朝政的时候给予出自己的见解,基本上都是正面的,有利于国家和皇帝本身的,所以汉武帝非常喜欢东方朔,是打内心喜欢的那种,但是东方朔的行政和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比主父偃要不足,是个“怪才”


3、就结果而看主父偃被汉武帝灭族,下场很惨,而东方朔不但做官做的风生水起,而且得以善终,为官之时经常性的能够得到汉武帝的巨额赏赐,就这一点东方朔的情商显然高于主父偃,但是主父偃改革推出的“推恩令”是汉朝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于国家是有功之人,东方朔并没有在国家大事上有过出色的贡献,这一点不如主父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